
【雅香】黑人白話之十七(隨筆)
◎《黑水白沙》
這是十年前的一篇網絡日記。黑人在杭州住過許多地方,有魯迅和胡適住過的望湖飯店和新新飯店,有滿覺隴里的建法旅舍和南山路上的青年旅舍,有來開會時住的浙江賓館和之江飯店……不同的駐地,不同的風景,不同的故事,不同的心境。這篇《之江飯店》所記載的就是一段有如曲折之江的心路歷程。感謝長城文學網站。
◎《黑人白話》
昨天說到文章的“短”,今天再說文人的“寬”。從某種意義上說,文人不是專家而是雜家,生活的稿紙有多寬,文人的筆觸就有多寬。所以要不斷的學習,要無限的涉獵,要廣泛的思考,要跨界的寫作。《黑手白話》就是短而寬的寫作幅面。
◎《黑人白話》
感謝傅蓉的朗誦,感謝林松的制作,她們的二度創作使我的這段文字有了色彩,有了溫度,有了更為生動的感情及其表達。
◎《黑人白話》
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地區很像一個人,看人先看臉,識人重識眼,博物館就是反映這座城市、這個地區歷史文化的“臉”與“眼”。旅途上,我們的時間有限,首選博物館就能夠以點帶面,還可以緩解疲勞,還可以冬暖夏涼,還可以免除門票,還可以品嘗小吃……只是錯過周一就好。前不久,我們的“中原行”就在新鄉、開封、洛陽、邯鄲參觀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博物館和紀念館,于是也便更加清晰的看到這些地方區別與其它地方的“五官”和“七情”,譬如新鄉的牧野文明,譬如開封的大梁文明,譬如洛陽的河洛文明……這才不虛此行。除了這里說到的北京故宮博物院、臺北故宮博物院、陜西歷史博物館、南京博物院,黑人還建議旅友們去看看遼寧博物館、河北博物館、河南博物館、山西博物館、內蒙古博物館、甘肅博物館、湖北博物館、湖南博物館、四川博物館、福建博物館、西湖博物館、三峽博物館、上海博物館、天津博物館……黑人參觀時感覺美中不足的有浙江博物館、江西博物館、邯鄲博物館、西藏博物館……
◎《黑水白沙》
本文作者天涯是寧波的作協首長,筆下常有大作問世,想不到今天竟寫小小《貓寵》,可見這貓有多么得寵。同在寧波還有一位首長,是當年我們合唱團的聲部長,如今他家里也有一只從沈陽帶去的小貓,英國藍短,女孩,名叫二藍子,估計大藍子應當是他的初戀情人。二藍子如今七個月了,很肥……我家蟈蟈今年的生日禮物也是一只英國藍短,男孩,取名虎仔,比二藍子小四個月。雖說二藍子和虎仔從未謀面,可是二藍子她哥和虎仔他姥爺卻經常交流這兩只英國藍短的視頻。今天二藍子的表演是在貓梯下打著滾兒的玩耍彈簧翎子,而虎仔的節目則是在餐桌上極其投入的舔那“螃蟹的味道”。看著虎仔的饞樣,他姥姥不停的笑,竟然忘記了平時的潔癖和不養貓狗的決定,于是想起寧波天涯從懶得養貓到四處找貓的轉變。這二藍子和虎仔啊,還有露易絲和彗星,個個就是迷人的妖精。
◎《時間》(修改稿)
漫漫天地之路,
道道人生之關。
在姹紫嫣紅的花園和蒼松翠柏的陵園之間,
隔著一座破云的高山。
上上下下彎彎曲曲的山路,
滴滴答答層層疊疊的鋪滿了時間。
山下的人總是盼著快一點再快一點上山,
山上的人大都想著慢一點再慢一點下山。
可是,
時間沒有溫度,
時間沒有色彩,
時間也沒有思想,
沒有情感。
時間就是無聲無息的旋轉,
時間就是不緊不慢的向前。
哦,
時間就是時間,
它就在此時與彼時的不斷變換之間。
當年,
風華正茂的我,
張開雙臂傲立在高山之巔,
竟然忘乎所以的想,
我不僅擁有風景,
而且擁有時間。
如今,
追趕夕陽的我,
正哈腰走在下山的路上,
不再躊躇滿志,
已經步履蹣跚。
這一路,
既不斷的走進時間,
也不斷的走出時間,
可以面向近前的時間女孩道一聲“你好”,
卻無法回頭對遠去的時間老人說一句“再見”。
記得俄羅斯有首小詩叫作《短》,
說的是一天、一年、一生的時間都很短,
短的來不及擁抱清晨、細品初春、深吻紅顏,
想必《短》的作者不是老邁也是中年。
而如果讓孩子們做詩的話,
他們的題目一定叫做《慢》:
時速太慢時光太慢時針太慢,
怎么還不下課?
怎么還不開飯?
怎么還不放假?
怎么還不過年?
時間是絕對的,
你快它不會加快,
你慢它也不會放慢。
時間是相對的,
有時可以抓緊一點
有時也可以放松一點。
人生的最好狀態是謹記時間:
珍惜華年,
珍惜今天,
珍惜得到,
珍惜遇見。
生命的最高境界是忘記時間:
忘記功利,
忘記物欲,
忘記舊恨,
忘記宿怨。
積極的人趕在時間的前面,
消極的人落在時間的后面,
樂觀的心飛在時間的外邊,
悲觀的心困在時間的里邊。
活人就是向死而生,
養心就是向悲而歡。
擁抱夕陽的下山如同迎接旭日的上山,
蒼松翠柏的陵園也是姹紫嫣紅的花園。
擁有時間未必會永遠的幸福,
告別時間抑或是幸福的永遠。
我們不是時間的戀人,
卻可以,
默默的深深的長長久久的愛著時間。
(原創)